万事达卡官网:耳背并非“绝症”,1.2亿人的隐痛为何被忽视?-万事达卡

MasterCard

耳背长期以来被当作老年人的标配。

“老了听不清很正常”的想法已经在不少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从生理上来说,40岁以后,听力会以平均每年1.5分贝的速度下降,而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显示,我国目前约1.2亿名老人正逐渐失去听力,65岁以上老人是听力障碍的主要群体。

尽管不少老年人的听力损失是一种生理退化,但并非“无药可救”,现有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听力损失情况。

助听器,即一种辅助听力工具,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和音量调控五部分组成,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小型扩音器,作用原理借助使用者本身的残余听力,放大声音后传送到大脑听觉中枢,从而听到正常音量的声音。

据天猫健康联合北京听力协会、索诺瓦集团发布的《中国老年人群听力损失与助听器应用调研》数据显示,在具有认知功能下降的高风险的老年人群中,听力干预可以在3年内减缓48%的思维与记忆功能衰退。佩戴助听器的用户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几率,比听力损失严重而未戴助听器的人小12%。

自20世纪应用以来,电子助听器不断迭代更新。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重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助听器赛道作为“银发经济”的细分赛道也隐约展露出增长潜力。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预测,到2025年,国内助听器行业市场规模也有望从2019年的55.1亿元增长至80.7亿元。

老年人被忽视的隐痛

在不少有老年人的家庭中都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反复大声在老人耳边说同一句话,老人可能才能听懂;电视声音放到最大,老人才能听清,但是却引来左邻右舍的投诉。

老年听力损失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代谢性疾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的总称。这个群体并不在少数。据前述调研报告,中国老年听障群体规模达1.2亿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以上老年人中这一比例上升到约1/2。

老年人的听力退化被普遍当作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因此老年人的听力损失难以得到重视,等到干预时也往往为时已晚。据前述调研报告,仅有14%的人在过去五年内进行了听力测试。另据美国听力行业协会的调研显示, 美国平均每个听损患者在发现自己有听力问题后,到第一次寻求专业帮助通常要经过4年以上时间,而在中国,这一时间相对更长,达到5-7年以上。

听觉是感知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听力损失不仅仅是简单的听力减弱,往往还会带来其他方面的连锁反应。老年人听力损失的危害包括言语交流能力、情感、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避险能力等。伴有轻、中、重度听力损失老年人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

北京听力协会专家委员、北京协和医学基础学院北京协丹听力学科技中心首席专家张建一表示:“耳聋导致的老年自闭现象确实存在,是老年人因‘听不见’导致听觉言语交流障碍,引发孤独感、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和社会隔离现象。”

助听器普及难在哪?

听力损失并不可逆,但是早期干预可以保护残留听力,减少情况恶化的可能。WHO(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发文表示,康复治疗可以帮助听力损失者达到最佳听力状态,针对听力损失者的康复干预措施包括提供听力技术(如助听器、人工耳蜗和中耳植入式助听装置)并培训如何使用。

张建一介绍称,“助听器主要面向有残余听力的使用者,大部分人都是助听器的适用对象。人工耳蜗则面向全聋或者助听器无效的患者使用,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做到早发现,早配助听器,还要坚持佩戴助听器。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对证验配助听器,助听器的两个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是助听器可以改善听觉功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二是能够有效保护现有听觉功能的相对稳定和防止听觉功能快速下降。助听器目前已经数字化、智能化,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人。如何做到对症选择、对症验配,这个问题很关键。”

助听器的普及最大的阻碍在于目前群众认知不足。索诺瓦中国听力培训中心总监杨欣怡表示,很多老年人觉得戴上助听器是羞耻或者是衰老的象征,而助听器属于二类医疗器械,不少老年人认为如果佩戴了助听器就代表自己是残疾人。

除此之外,专业助听器验配师的短缺导致用户无法获得好的使用体验从而弃用。不少购买了助听器的老年人可能并不会经常使用,经常有老年人反馈佩戴助听器后,‘耳边的嗡嗡声太吵’,戴了不如不戴,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验配师没有校验好或者购买的是“声音放大器”。

张建一也介绍称,“助听器的验配和看病一样,一定要按照每个人的听力损失情况,做到对症选择助听器、对症调适助听器。助听器验配有一个科学流程,比如了解病史、测听、功能障碍的评估,对症选择助听器、对症调试助听器,在适应周期内的随访和调试等等。要想得到一个良好的助听器效果,按照科学的验配流程,和选对助听器验配师很重要。不同类型的听力损失和听损者功能损害的程度,对助听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完全不一样。”

但是,让老年人意识到听力损失并非“无药可救”,并且愿意采取行动佩戴助听器也并非易事,需要有人站出来做“先行者”。天猫健康已经连续三年关注老人听力问题。近日,关注到“耳聋导致老年自闭”现象,天猫健康联合索诺瓦集团,以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阿里健康公益共同发起“助听行动2024”,面向全国100家社区推广“助听行动·听力检测点”,为100家社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近在身边的听力检测服务。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秘书长王金龙在谈及该项目时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支持‘助听行动’的开展,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听力健康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从放大器到验配级助听器

从本质上来说,助听器是一种声音放大器。杨欣怡解释称,“所谓的验配级助听器或者专业的助听器,都会有一个声音放大器。但是声音放大器和助听器的区别在于它会不会处理这些声音。即声音放大器是简单的把所有声音都等量放大,而助听器里面还会有一个芯片,这个芯片可以对不同的声音进行处理,使用户在听清声音的同时不过度放大声音。"

万敏补充表示,声音放大器和专业级助听器最大的差别是在于芯片和算法上,佩戴声音放大器相当于在耳边放了一个大喇叭,除了无法帮助使用者听清声音外,还会加重听力损失。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加剧以及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关注程度提高,据前述《中国老年人群听力损失与助听器应用调研》中关于线上平台购买助听器的人群分析,购买声音放大器的人群占比从2022年初的约60%减少到如今的约15%,购买验配级助听器的人群占比开始升高。

另外,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从线上电商渠道获取助听器。助听器线上渠道的市场规模占比从2020年的13%提升到2024年的21%。线上订单中,有超过一半的订单由子女为听力受损的父母购买。

天猫健康助听器行业的负责人丁述林解释称:”线下验配长期以来是制约线上助听器发展的一大难题,但是越来越多的助听器厂商能够提供线上验配的助听器解决方案,使得我们能够在线上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对应的听力筛查和适合的、专业的助听器产品。“

近年来,远程验配得到快速发展。远程验配即用户可以通过厂商提供的移动应用程序进行听力自测和设备调整,实现线上购买和个性化定制,同时也解决了不少居住于县城的老年人验配助听器繁琐、不便的问题。

但是他也提及,目前线上验配和自验配主要针对的是轻度和中度的听力损失用户,“线上自验配是要告诉线上的购买者能在家里帮助老人实现初步的听力筛查,让用户有这个意识。而自验配和远程验配目前还很难解决重度听力损失消费者的痛点。”

助听器市场较之以往已有所扩容,但是该市场的发展还有赖于消费者自身意识的觉醒。听力健康作为困扰老年人群体的普遍问题,也得到国家的重视。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决定2024-2027年在全国组织开展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

近日,甘肃省、浙江省、江苏省、北京市等相继推出了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补贴实施方案,引导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对其购置所用物品和材料进行补贴,助听器在补贴物品目录内。以北京为例,补贴标准为:60—79周岁老年人补贴60%,补贴上限每户5000元;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补贴80%,补贴上限每户5000元;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据实补贴,补贴上限每户5000元。其他各地区也均有不同金额的补贴。

目前我国助听器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发达国家。2018年,大部分欧洲国家助听器产品的渗透率超过了20%,其中英国、法国等地均超过了40%;日本的助听器产品渗透率也达到14.4%。

渗透率低一方面意味着用户认知不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这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从近年来国家以及地方的举措来看,助听器的普及只是时间的问题。